河南经济信息网

大山深处植绿人

来源:河南经济信息    编辑:王东亚    发布时间:2022-03-06 13:40:53
摘要: 在巍巍英雄桐柏山的余脉河南省方城县小史店镇西部人迹罕至的大山里,常年有这么一位年届六旬的老人带领几位志趣相同的同伴,开山凿石

       在巍巍英雄桐柏山的余脉河南省方城县小史店镇西部人迹罕至的大山里,常年有这么一位年届六旬的老人带领几位志趣相同的同伴,开山凿石,在石头缝中种下了一颗颗幼小的树苗,一干就是25年,昔日的荒山如今开始变得生机盎然。生命不息,种树不止,成了他心中永远的誓言。他就是新时代的“老愚公”——付成玉

       豫经网南阳3月6日电   小史店是一个红色基因浓厚且富有传奇色彩的古镇,受红色基因影响,当地人自小身心深受洗礼。60岁的付成玉便是其中人之一,流传在当地红色故事他如数家珍,随时都能娓娓道来。
       付成玉中等个子,穿着简朴,面色微黑,少言寡语,这是记者初见到其本人的第一印象。
走访中,当地人称付成玉为“老付”。老付又被朋友戏称“老付”,付即付出的意思,又因其姓付于是也就一语双关,老付即“老付”。之所以大家都称呼他为“老付”,这与老付的经历相关。其从小受父母红色教育影响,红色基因深入骨髓,不但熟知当地红色故事,更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家国情怀,爱家乡,更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为此,老付几十年如一日靠一己之力付出垦荒荒山万余亩,于是老付也就真的成了“老付”。


       走近付成玉,走进付成玉的日常生活,走进付成玉垦荒的大山,付成玉和一座座山的故事被老付刻画的栩栩如生。
       初春的小史店镇西山,在和煦的阳光下,空气特别的清新。付成玉指着远处的山坳告诉记者说,这就是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过这里的宿营地和召开会议的旧址,那时候山上没有树,只有枯黄的野草,红军战士们露宿的荒山之中的艰苦可想而知。在山下不远的烈士陵园里长眠着几十位为国捐躯的英烈,每年清明时节人们纷纷来追忆和纪念他们。
       出生于1963年的付成玉自幼生活在这里,可以说是听着爷爷奶奶讲着红军故事长大的,从小就在这山里面玩耍,经常和小伙伴们在山间追寻红军的遗迹。红军故事扎根在他的心灵深处。英雄的小史店西山,由于气候的原因,植被覆盖较少,到处是裸露的山石,十分的荒凉,令人叹息。把这座荒山变成林木清翠的森林成了他自幼许下的诺言。
       高中毕业后,付成玉没有追随父亲到县城去工作,而是留在了小史店成了镇政府农房所的一名工作人员,本来他有去县城工作的机会,但是他离不开这座生养他的大山。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这座大山有了新的交际。一位外来的客商看中了这个地方,在考察中发现了在群山深处有一块平地,从山上流淌下来的几十米的瀑布在平地里汇聚成了一潭潭清水,清水顺着山谷流淌下去。水潭边竹林密布,潭中鱼儿雀跃,真是一个世外桃源呀。客商决定在这里投资发展,为了支持外来客商的工作。镇政府决定在机关抽出一名工作人员来协助工作。大家都不愿意到这荒山里来。正在领导为此一筹莫展时,付成玉找到了镇政府领导,他愿意配合客商工作,并说自己就是当地人,地形熟。同事们都说他太傻了,这么苦的差事,大家都不愿意去,他为啥主动要求去。他朴实的说,我从小在山里长大,我离不开那里。
在大山深处发展,想法是好的,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山势陡峭,除了平时放羊人走出的小路,根本没有能进材料的大路。外来的客商在这里建了几间简易的房屋,开辟了一段能通行几公里的山路后,无奈的放弃了在这里进一步投资的打算。陪着客商忙乎了近两年的付成玉看着垂头丧气的客商,拿出了自己做生意的积攒下来的几万元,说自己愿意买下客商留下的烂摊子。听说后,亲戚邻居都说付成玉在山沟里钻了一年多脑袋进水了。九十年代初,几万元是个了不起的数字,人们一年的工资才几千元钱。付成玉说服了自己的爱人,人家来咱这里投资投了不少钱,咱不能让人家血本无归呀。客商临走前把自己带来开的已不像样的北京吉普车也留给了他。客商走了,大山深处立马没有了生机。搭建的几间房屋也就空了下来。难到就这样了?回到镇政府上班的付成玉每天晚上半夜醒来靠着床头在思考着,他心不甘呀。这山是他的命,他一定要让这荒山充满生机和活力。要不他对不起长眠在这里的英雄前辈,对不起曾在这里浴血奋战的红军将士。经过一段的思考,他决定辞职到山里去,他要完成他儿时许下的诺言,一定要让这座英雄的大山树木成林。来告慰长眠在这里的烈士。和他生活了十几年的爱人秦芳,理解丈夫的想法,贤惠的她没有阻拦丈夫的行为。她告诉丈夫,无论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她都支持他。有了爱人的支持,付成玉辞去了多少人羡慕的铁饭碗。同村里几位志趣相投的人,背上了简单的行囊,来到了大山深处。吉普车开不上了他就把车转手给了别人,换了点钱。购买了香菇、木耳菌种和种植技术的书籍在深山里开始了新的创业。经过努力,他们种出的香菇、木耳成色、口感的十分的上乘,一拿到市场就成了抢手货。掘了第一桶金的付成玉在留下基本的生活费和购买原料钱后,剩下的钱他买回了几百颗水杉树苗,他和工友们在工棚附近的山上开始了种树工作。由于山上到处都是石头,基本没有多少可以种树的地方,他们在乱石从中挖出了一个个树坑,并从水潭边上运来泥土,种下了一颗颗水杉树苗。每天他们提着一桶桶水,浇灌着新栽的小树苗。看着树苗逐渐的成活长大,他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在采访中,老付带我们参观了他最初栽下的水杉树,经过二十多年的生长,这些水杉都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有的都有二三十公分那么粗了。二十多年来,同老付一起上山种树的人,有的已去世了,但是他们的后代又上来和老付一起种树。就像愚公挖山一样,祖祖孙孙无穷匮也。
      那是2011年的冬季,冬季是育苗的好时节,在下面买树苗老付拿不出那么多钱,他就购买了育苗的书籍开始自己育苗。育好的树苗第二年开春就可以种植。另外,种植的香菇木耳也到了收获季节。凛冽的寒风阻挡不了他和伙伴们扎根深山的热情。正当他们干的热火朝天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大山深处手机基本没有信号。更何况费劲千辛万苦拉进来的电线和羊圈也被厚厚的积雪压断、压塌了。他和几个伙伴,连夜重新打起了羊圈,让养的一百多只羊重新有了栖息之地。储存的草料也够这些羊吃一阵子了。但电线是一时半会儿接不通了。平时他与外界联系都是爬到对面的山顶上才能有微弱的信号可以打电话。光滑结冰的大山上不去了,电话也打不成了。他们就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天不明就生火做饭,天一黑就躺下睡觉。想着挨过去几天积雪已融化就什么都好了。持续的低温使山里的积雪迟迟融化不了。羊的草料充足,人吃的东西却渐渐地少了下来,人是铁饭是钢。在这寒冷的冬天,没东西吃可不得了。虽说这几个汉子都是从小吃苦过来的,但没东西吃谁也撑不下去。大伙都看着老付。等他想办法。第二天一大早,他吃了几口早饭,拿起了一根棍子,就出发了。蜿蜒崎岖的山路,平时都不好走。天好时农村那些年动力强劲的大机动三轮还能上来。一结冰,人走都不稳当,稍不小心就会滑到,甚至会跌落的山崖下面。那都是九死一生了。从一大早到下午时分,付成玉不知道摔了多少个跟头。终于跌跌撞撞的走出了大山。


       “当他走到家门口,我都认不出来了他,像个野人似的,头发眉毛都结成了冰碴。身上的衣服都被山上的枯枝撕扯的露出了棉花,双手也不知道被挂了多少道口子,反正线手套都被血染红了。”在采访中,坐在一旁的他的爱人眼含眼泪的说道。时隔多年,那种心疼的样子溢于言表。旁边的老付憨厚的笑着,不停地用长满厚厚茧子的手轻轻的拍拍老伴的肩膀。
      在家里他顾不上歇息,在爱人的帮助下换洗了一下,他就上街去采购粮食,吃的用的买来了。怎么弄上去了。这时候他想到了镇边上的砖厂里有带履带的推土机,那玩意肯定能上去。他去找到了砖厂的老板,在他的央求下。砖厂老板答应用推土机给他运送给养。半夜时分,装了满满一机舱的给养,送进了大山深处。而老付却因此落下了一到冬天天冷,手指头就痒疼的毛病。
       就这样,老付在大山里坚守着,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同他一起种树的伙伴换了一茬又一茬,唯独不变的是他依然在。孩子中招考试他没有陪在他身边,孩子高考他依然缺席。孩子经过努力考上了山东畜牧兽医学院,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儿子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能送她到学校。可是他因为山上夏季护林任务重,而让儿子一人背着行李。孤独的登上了东去的列车。

      大山就是他的生命,“一进山就什么都不想了,就想着怎样种好树,怎样把树种活,对不起爱人,对不起孩子。更对不起年迈的老父亲”。提到他的老父亲,老付的声音哽咽了,坚强的汉子止不住留下了泪水。早年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个人在县城上班,虽然姊妹四个,但都不在父亲身边,作为家里老大的付成玉应该承担起陪伴父亲的职责。可是他为自己的梦想,没有时间去陪在老人身边。退休后,老人主动提出到养老院去生活,为的是不让儿女们牵挂。每次老付去看他,老人总嘱托他,一定要把整个西山都种满树木,不要管他。由于太忙了,他一年到头也去看不了几次父亲。有时候他的儿子代他去看望,想念儿子的老人,总是让在视频里看看儿子的样子。二十多年在山里面辛苦的工作,老付的头发渐渐地稀疏了下来,后来他为了方便,干脆就理成了光头。山上没有路他就带着大伙去修路,最初靠人开山劈地去打通道路,后来有了大型机械,他就雇佣机械修路。路通了,他就自己焊了拉水车,这样他种下的树由于浇水及时,管护到位,成活率逐年提高。承包的30000亩荒山,种下的几十万棵树苗基本上都成活了。老付开着车带着我们在他修的蜿蜒起伏的山路上行驶着,远处的山梁上一颗颗树木犹如哨兵一样守护这方绿水青山。
      在山路的一个拐弯处,一块大石上刻着“丝路之源”四个红色大字,我们好奇的下车观赏。恰好路边一位老人正悠闲地在石头上坐着晒着太阳。老人告诉我们,方城县的博望镇是当年汉朝出使西域的张骞分封地,张骞历尽千难万险,代表汉皇帝出使西域各国,开辟了古老的丝绸之路,后被皇上封为博望侯,长居于此。方城县历史悠久,是古缯国所在地,三国时著名的“火烧博望”就发生在这里,红二十五军长征时血战独树的战役也发生在这里。如今,历史已与我们渐渐远去,但是后人谈起来这里却如数家珍。古老的“丝绸之路”已经演变成新的“一带一路”战略,陆上的丝绸之路通过亚欧铁路,连起了沿线的许多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更是通过航运,让贸易更加畅通。互联互通,促进了中国和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相信这个丝绸之路的创始人张骞老先生在九泉之下也可以把酒言欢了吧。丝绸之路发源于方城,也许张老先生在居博望期间也多次游历于此,在此大石上刻写“丝路之源”也许就是他的本意吧。
       “山不在高,有水在灵”,虽让这里的山曾是荒山但是大山深处却有水源极好的山泉,山泉顺山势而下,在山间形成了一个个回水深潭。随着植树造林面积的增加,这里的生态也变的越来越好,空气清新,植被丰厚。老付开始在山脚的水潭边上,修起了一排房屋,造起了景观。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到处是野趣。每逢节假日,游人慕名而来,畅游在山水之间,或戏水,或采摘野花,或在山间漫步。原生态的环境,使人在这里心旷神怡,忘却了生活工作中的烦恼和不快,发展生态旅游正当其时。由于,多年的投入,老付已是负债累累,但是他总是乐呵呵的。“我这山就是我的绿色银行,比比这满山遍野的树木,那点债务算的了什么。”虽然他这么豁达,但是在他这里做客的一位老友却偷偷的告诉记者说,他年前把自己在镇上经营了多年的一家宾馆,转给了别人。拿着转让的资金,正月初六一过,就买回了大批树苗开始了新的一年造林工作。在他的指引下我们看到了远处的山腰里,人们正在种下一颗颗希望的树苗。


      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付成玉并非仅种植普通的树木,而是注意种植经济林,板栗树、核桃树、以及海棠树、樱花树,同时他还注重发展林下经济例如套种中药材,散养土鸡等等。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父老乡亲,他雇佣的干活的人们中,许多是家庭贫寒的人。农村人没有个进项,在这里给他打工每天都有大几十元的收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他更是把周边的贫困群众放在心上,经常给他们嘘寒问暖,送衣送被送粮食。有一个外号叫“憨宝山”的贫困群众,由于脑子有点不正常,一直没有成家,娘俩相依为命。他得知情况后就亲自上门让“憨宝山”来他这里干活,让他有了稳定的收入。再加上国家的各项扶持政策。“憨宝山”娘俩已顺利脱了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采访中,一位不时给我们倒水的小伙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问才知道是他的儿子张豪。帅气的小伙子,戴着一副精致的眼镜。在攀谈中,他告诉记者说,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外面工作,结婚后爱人在县城上班,他自己创业开了家小公司,生意还挺不错。小家庭过得和和美美。春节期间,老付和陪着他在山里的老伴劝说儿子,希望他能够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山里来帮帮父亲。从小都懂事的孩子,在同爱人商量后决定回来帮助父亲,这不春节一过,他就关闭了自己的小公司,回来帮父亲完成植树造林的任务。谈到以后的打算,付豪说,他准备发挥他所学的专业优势,在山里开展畜牧养殖,并且准备在抖音开一个直播号,把山里的土特产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多年前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如今,这个科学论断正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得以实现。付成玉这个扎根深山二十多年的新时代“老愚公”正以他的执着来践行着科学的论断。我们深信小史店西山这个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守护的地方永远忘不了给他披上充满希望绿色的汉子付成玉。(兰  诗)
 

责任编辑:王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