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信息网

县域经济聚类分析

来源:《跨世纪•县域经济》    编辑:王悦    发布时间:2022-05-21 13:18:56
摘要:作者:任俊英近年来,河南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

作者:任俊英

近年来,河南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综观目前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各县(市)根据本地实际,突出自身发展优势,走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大致可分6种类型。

1.工业强县型

工业兴县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最成功的经验。不少县(市)把结合本地优势大力发展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和主动力,坚持用新型工业化思维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培育支柱产业,加速实现工业化,推动了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巩义、新郑、偃师、新安、伊川、沁阳、永城、禹州、辉县等属于这一类。如新安县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多方筹资,建设了一大批工业项目,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4 年,引进项目147个,总投资35 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2.59亿元,比上年增长41.7%。由原来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县,迅速成长为全省工业强县之一。

2.非公有经济推动型

近年来,河南许多县(市)把非公有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内生动力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创新体制,精心培育,形成了非公有经济大发展、县域经济竞争力大提升的新局面。河南长葛、郸城、遂平、渑池等都属于这类县。如郸城县通过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依靠增量盘活存量,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1.4亿元,占全县经济的比重5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中位次明显前移。典型的农业大县遂平,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突破口,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有后劲的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0%,税收占全县的70%。

3.开放带动型

河南不少县(市)立足本地特色,优化环境,以商招商,以外引外,实现了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聚集,形成了以开放谋发展、以发展促开放的互促互动格局。许昌、荥阳等都属于这类县。如许昌县立足档发和豆制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采取做强做大骨干企业、优化主导品牌等措施,壮大出口创汇产业,把更多的县域产品推出国门。目前该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基地、豆制品基地和童鞋基地。2004年,许昌县出口总额达到15600万美元,同比增长31.0%,创汇106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7%,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4.产业聚集型

近年来,河南许多县(市)采取政府推动、龙头带动、产业互动等多种手段,着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集群,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长垣、偃师、长葛、禹州、濮阳、虞城等都属于这类县。如长垣县在“零资源”上无中生有,从“点状经济”到“块状经济”,形成了以防腐、起重机械、医用卫材等为主的“小资本、大集聚”的产业集群。其他如偃师的钢制家具,荥阳的阀门和建筑机械,虞城的打火机和钢卷尺,林州的汽车配件,濮阳的玻璃制品等一批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加快了县(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5.农业产业化推动型

河南以农业为主的县(市)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通过突出龙头带动作用,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化生产,走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之路。潢川、淇县、鄢陵、尉氏、汤阴、原阳、正阳等都属于这类县。如潢川县大力扶持华英集团这一全省重点龙头企业,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合资兴建华英羽绒、熟食制品项目,规划建设华英工业城,进一步增强了华英集团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了3万农户脱贫致富。淇县积极引导大用、永达两个畜牧业龙头企业将养殖业向鹤壁全市扩散,两个企业在其他县(区)建设了30万只规模养鸡场40多个,发展万只以上养鸡专业户100多个,成为全国最大的规模化肉鸡养殖基地和河南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

6.劳务经济型

近年来,河南许多县市特别是广大农区,把扩大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培训投入力度,搞好引导和服务,加强劳务输出管理,打造劳务经济品牌,促使劳务经济迅速成长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新县、柘城、淮阳等都属于这类县。如信阳市2004年劳务收入达111.6亿元,相当于全市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9.15倍,人均劳务收入占当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左右。2004年新县向国外派出劳务人员3万余人次,累计创外汇5500万美元。还有一些县(市)在扩大劳务输出的同时,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引导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从上述不同类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经验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关键要做到“六个坚持不懈”:一是坚持不懈地改善发展环境。各县市从本地实际出发,加大投入,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治理“三乱”,优化发展的软硬环境。二是坚持不懈地以工业化为主导。全省各地把“工业兴县”作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和强县富县之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开发新产品,培育精品名牌,扩大产品市场覆盖率,形成了一批带动力强的工业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提升了县域工业的竞争力。三是坚持不懈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各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注册门槛,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放开经营范围,激活民间资本,促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四是坚持不懈地抓招商引资。各地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注重招商引资效果,使招商引资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五是坚持不懈地发展特色板块经济。各地以资源、骨干企业、品牌和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聚集经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推动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企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六是坚持不懈地完善县域行政管理体制。采取一系列扩权强县政策,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增强县域社会经济自我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来源:转载自《跨世纪•县域经济》2006年1月

责任编辑:王悦